更多信息点击查看:
文献干货|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内收并压低上前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文章信息]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作者信息]
施则安夏恺罗良语赵志河刘钧
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医院正畸科
[摘要]
目的
运用三维有限元技术研究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联合微种植体内收并且压低上前牙时,使用不同方式的微种植体牵引的治疗效果差异。
方法
获取患者上颌骨及牙体等锥形束CT数据,使用Mimics、Geomagic、Solidworks和Ansys软件建立所需要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根据微种植体的设计不同,分为4个实验组。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第2组在上颌双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各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在双侧尖牙牙套上沿内收方向加0.98N的力;第3组在第2组基础上,在中切牙之间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加力0.98N压低上前牙;第4组在第2组基础上,在双侧中切牙和侧切牙之间各植入一颗微种植体加力0.56N压低上前牙。对各组进行受力分析,比较不同位点植入微种植体牵引加力时前牙转矩的改变、运动趋势以及应力分布。
结果
4组中所有上颌切牙皆表现出内收和压低的趋势,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转矩改变。第3组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在矢状向冠根位移差最小,第4组上颌中切牙及侧切牙压低值最大,第2组最大应力集中值最大。
结论
将微种植体植入上颌中切牙之间进行牵引更利于转矩控制;而植入上颌中切牙与侧切牙之间并联合前牙垂直牵引时更利于单纯压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山车”效应。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内收;上颌前牙压低;微种植体;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正文]
正畸医生在内收前牙时,转矩丧失、前牙伸长和覆加深均为控制转矩失败的常见并发症,因此对于前牙内收的设计是一大难点,也尤为关键[1-2]。临床上常用的上前牙压低技术有多用途弓、头帽J钩高位牵引、片段弓技术、摇椅弓等,然而这些装置繁琐,或者过于依赖患者的协助。在前牙内收过程中前牙转矩的丢失可影响到后期的疗效,甚至引起“过山车”效应。
“过山车”效应多发生在关闭拔牙间隙的过程中[3-4],间隙两侧牙齿都向间隙倾倒。联合微种植体牵引并且赋予前牙垂直向压低力是较有效的预防手段[5]。微种植体(mini-implant)这个较简便的医疗方案越来越普及[6],在降低拔牙概率的同时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支抗。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相比更为美观、舒适,同时还可根据目标牙列或预测牙列制作分步矫治器[7]。临床上医生更多使用隐形矫治技术联合微种植体治疗露龈微笑[8]和复杂拔牙病例,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治疗效果[4-5],但目前鲜有文献评估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当中使用不同加力方式压低并内收上前牙的效果差异。
前牙转矩的控制受到很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