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颌前突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上颌牙列拥挤开颌伴上颌前突西村則彦 [复制链接]

1#

本期文章内容节选自《隐形矫正装置的使用方法》中第六章病例集第8节,本章作者为西村則彦NorihikoNISHIMURA(日本福医院)。

初诊时为15岁8个月的女性,主诉前牙突出来院治疗。覆盖9.0mm、覆??-4.6mm、磨牙咬合关系左右侧为安氏II类。上颌A.L.D为-4.8mm,下颌为-1.2mm。上下颌牙弓狭窄,前牙区突出,上下颌中线不一致,偏差2.0mm。从骨骼上看SNA86.4°、SNB81.6°、FMA32.1°呈直面型。牙列分析U1-FH.8°、IMPA98.2°和1.1、2.1唇倾(图1)。

治疗计划是上颌磨牙远中移动、上下颌前磨牙区侧方扩弓结合IPR,以改善中线不一致和前突拥挤为目的,采用隐形矫治器进行非拔牙治疗(图2)。

治疗途中,如果并不能如期达成磨牙的远中移动,就有必要拔除上颌前磨牙,已经和患者事先说明并得到了患者的同意,但是患者也希望尽量不要拔除牙齿。关于隐形矫治器的佩戴和更换,按照本院的协议指示。另外,在每次来院时,本人填写使用状况报告,医生需要确认记载内容是否恰当,并进行指导。在上颌磨牙和前牙区进行远中移动时,指导患者使用II类弹性牵引(图3)。

(图3磨牙区和前牙区远中移动结合使用II类牵引。

治疗开始8个月后,开始佩戴第25副矫治器)

使用隐形矫治器数量87副+追加14副,佩戴期间约为2年10个月(图4)。牙齿的移动与预设的模拟移动一致(图5)。在治疗前后的CBCT中,测量上颌磨牙的远中移动量、尖牙和磨牙区的侧方扩弓量,并进行研究(图6~10、表1)。

(图4治疗经过)

(图6治疗前后CBCT图像对比。

观察1.1、2.1的牙根吸收和尖牙区牙根的情况)

(图7治疗前后CBCT图像对比。

确认上颌左右第二磨牙的远中移动结果)

(图8治疗前后CBCT图像对比。

确认上下颌磨牙区的扩弓量,3.7、4.7明显向侧方竖直)

(图9治疗前后的CBCT图像比较。测量尖牙区的扩弓)

(图10CBCT重合。上下颌尖牙和磨牙的侧方扩弓过度,治疗结果比预定的磨牙远中移动量少)

POINT①牙齿的移动步骤

从上颌第二磨牙到第一前磨牙顺次远中移动,尖牙和切牙的远中移动交互分步进行。

POINT②弹性牵引的开始和结束时间

设计方案是从上颌第一磨牙移动的第5步开始使用弹性牵引。但是患者在安装附件后约8个月才来院复诊,实际上患者是从第25副矫治器才开始使用弹性牵引(图3)。

患者关于矫治器的佩戴时间和隐形矫治器咬胶的使用方法,几乎是完美的。弹性牵引的使用时间和更换也遵从医嘱,没有特别困难的地方,但是根据治疗前后的CBCT图像,也发现了切牙的牙根吸收的现象。

医院的大约8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使用弹性牵引,仅使用隐形矫治器,在前磨牙区看到了间隙。之后在前磨牙区、尖牙区、前牙区依次看到了间隙,因此医生以为是顺利地进行了牙齿的远中移动。但是实际上,第二磨牙完全没有远中移动,而是从上颌第一磨牙到前牙区的部分,发现有超出预定范围的侧方扩弓。

从测量值可以推测,在治疗中发现的间隙是通过牙齿的远中旋转和侧方扩弓而得到的间隙。如果在治疗过程中没有观察到最末端磨牙的远中移动的话,则需要考虑变更治疗计划的必要。

虽然认为按照模拟方案进行了移动,但是根据治疗前后的CBCT的测量,没有达成预定的远中移动。正畸治疗中获得间隙的方法,例如远中移动、扩弓、IPR、拔牙等,在本病例的情况下,计划通过磨牙的远中移动来内收前牙。虽然前牙区的覆盖减小了,但实际上前牙的移动所需的间隙通过牙列的整体扩弓获得的。

由于前牙移动发现了超出预设范围的扩弓,所以可能是暂时远中移动后的磨牙回到了原来的位置,同时牙列整体扩弓了。不过,也有可能是过度的矫治力作用于切牙区的结果。

从CBCT影像来看,虽然覆盖得到了改善,但是应该反思给前牙区的牙根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本期文章由个人翻译于《隐形矫正装置的使用方法》第六章第8节,作者NorihikoNISHIMURA。仅供牙科医生学习交流使用,如有翻译或理解不当之处,欢迎大家交流指正。)

EvenZheng

学习的魅力在于不断思考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